沒想到基隆也有烤櫻桃鴨,而且是...
基隆人從小就跟大海連結在一塊,不管從吃的、玩樂都和這美麗的海洋有關,連讀書也是海事畢業,這次有機會來參加基隆的走讀活動,跟著來自崁仔頂販售漁貨的老師用不同的角度認識基隆,從基隆火車站出發邊走邊了解,基隆的捕魚文化、漁貨販售方式、還有認識鎖管,非常多元海洋生態知識讓我又重新認識基隆。
夏天的基隆超美,超級適合來玩耍,整個行程約2.5小時,由基隆崁仔頂魚市的專業糶(音同跳)手的帶領下一路從車站出發,沿途介紹屬於基隆故事,從旭川河曾經是重要交易中心,到現在的改為大樓,日與夜有著不同的客群(後面再來分享),再一路到委託行認識海洋及食魚文化。
行程如下
基隆車站南站廣場集合 → 海洋廣場 → 旭川河 →崁仔頂魚市 /仁愛市場→委託行商圈 →魚知識小學堂 → 試吃新鮮海產
活動資訊:【委託行親子同樂系列】基隆找鎖管品鱻趣 報名趣
主辦單位:基隆委託行街區
天氣超好,藍天、大海、美景出發基隆小旅行
這次的走讀老師為崁仔頂專業的糶(音同跳)手用不同角度跟大家介紹基隆與海洋文化,老師先考了我們一下,基隆有那四寶? 這題完全是考倒我,完全沒概念,基隆四種寶物分別:老鷹、黑鯛、紫薇和楓香樹,其中老鷹就是現在基隆港中最常見的,也吸引超多攝影師到此拍攝。
從基隆火車站出發,映入眼廉就是大海了,不定期有著遊輪停泊於此,因此海洋與基隆完全是息息相關,認識基隆就從海洋文化開始,眼前的海洋廣場在過去屬於海洋的一隅,後來經由填海而成現在的海洋廣場,也是遊客進入基隆的第一印象。
不大的基隆總共有多達8座大小漁港,可想而知基隆漁產業跟基隆的息息相關,老師介紹著過去漁民所使用的手划舢舨模型(下圖),模仿著鳥類尾巴的造型,直到1830年左右改為使用焚寄網漁船捕魚由火船、罟母、罟仔三種舢舨船組成,因魚類的趨光性,由早期竹火把改良到現在的電燈,讓整體漁獲量大為增加。
參考文獻:從八斗子歷史出發領略臺灣近海漁業的浮沉 (中研院)
現今為棒受網漁法,可以單船作業,利用聚魚燈讓小卷往網子裡聚集,如果對此有興趣的,可以到八斗子漁港即可看到,八斗子漁船的小卷其產量占全臺第一;而另一項特色則是飛魚卵,是別的漁港較少見的。
參考文獻:農業知識入口網
下圖為八斗子漁港焚寄網漁船
漁民會將捕獲的漁貨送至基隆崁仔頂進行販售,崁仔頂營業時間為半夜大約12點以後,整條大街上充滿海洋味,一籃一籃的各種漁獲可以選購,這裡的販售為批發為主,別以為半夜人潮不多,米雅特別去一趟才發現超級熱鬧,晚點去很多店家都已經賣完收攤了。
這裡的漁獲都是一箱或一藍拍賣,會由各店家的糶(音同跳)手,意指販賣的人開始喊價,有點類似電視裡的富比士拍賣會那種感覺,價高者可得。
回到白天的崁仔頂是個咖啡館林立的區域,老師說會有很多咖啡館跟漁業有很大的關聯,白天是他們做商業議價的時間,因此可以觀察一下,基隆市區咖啡館下午總是滿座的。
說到海洋應該就和廟宇離不開關係,在基隆的廟宇數量多達250間,還多於超商數,這次的走讀剛好有慶安宮(又稱基隆媽),為基隆三大廟之一(另為奠濟宮、基隆城隍廟),主要為天上聖母,供奉的媽祖分別來自湄洲媽、泉州媽、漳州媽。
一路上老師說了好多的過去我完全不曾聽過的漁知識,回到課堂老師教我們認識鎖管,話說鎖管=透抽=中卷=小卷是同樣的東西,因為生長期的不同時段(長度不同)而名稱不同啦。
以長度不同做區分,0~15 cm小卷、15~20cm中卷、20~40cm透抽、40cm以上砲管
另外軟絲、魷魚和烏賊就真的不一樣,長相大小都不一樣喲。
圖片出處:農業部
現在直接試吃魚料理,有基隆的特色由魚漿製作而成的吉古拉,再來就是新鮮的小卷,不得不同說新鮮的口感真的很不同,整體很Q彈加上不同佐料就可以吃出他的鮮味。
老師說是他從小吃到的美食,吉古拉+熱狗,我還第一次吃真的好好吃,但這個比較難買到,是老師特別請人制作,但一般的吉古拉都菜市場都可以購得
加上基隆在地名產紙包醋和辣醬,味道又更提升
在課堂最後老師分享他在崁仔頂如何販售漁獲,是很特別的喊價方式,而且每家都自已的叫法,整個喊價的速度很快,真的推大家都可以半夜的崁仔頂看看。
另一位伙伴會用計算機告知這批漁獲的售價,並且登記由誰得標。
雖然才二個小時課程,真的是收獲滿滿,老師給知道的知識含量太高,如果你對海洋文化、對於有食魚課堂有興趣可參考下面資訊。